服務熱線
17726083237
與夏天告別,與秋天相遇,
9 月如期而至。
每一年,
新生入學都會為學校帶來生機活力,
而莘莘學子也會驚艷于天大之美。
天大之美, 美在精神,美在育人。
天大之美,美在校園,美在建筑。
在衛津路校區西北側,一棟二層小樓一度閑置,如今經過維修改造后重新亮相,雖外表未經過多粉飾, 卻以獨特的氣質吸引眾人。她就是為天大人所熟知的學二食堂,現經過改造后,不再作為食堂使用,而已成為建筑學院全新的教學空間—建筑學院北館。
項目 概況
位 置:青年湖西北角(校醫院北 36 齋西)
修建年代:1980 年
建設層數:地上二層,局部一層
建筑高度:12.782m
結構類型:框架、磚混
2020-2021 年,基建規劃處按照學校整體安排,對該樓宇進行安全鑒定和重新規劃設計,在不改變建筑結構的前提下進行維修改造,滿足新的教育教學需求。項目改造方案由我校建筑學院校友崔愷院士主創,由天大設計院完成施工圖設計。方案設計巧妙,將現代功能與傳統形制有機結合,賦予老建筑新的生命。
重新設計的建筑主入口,摒棄了原有正對道路的設計理念,通過巧妙的轉換,使道路和建筑室內在入口處形成了一個心境轉換空間,成為點睛之筆。
建筑南側增設了景觀臺階, 拾級而上,富于層次變化,活躍了樓宇整體氛圍, 亦可供學子交流休憩。
原有屋面改為木質可上人的寬敞平臺,視野開闊,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,增加學生的活動場所,為師生思想碰撞、交流互動提供共享空間,成為項目的一大特色。
建筑沿路新砌的墻面及裝飾所用的銹蝕鋼板,充分呼應原有建筑及周邊宿舍外檐色彩,新舊元素相映,與校園建筑風格一脈相承。
室內維持了原有大空間并保留了鋼桁架及工業混凝土板, 秉持最小干預原則,保留了建筑的時代印記。
樓內采用木質家具,原木色與白色搭配,清新淡雅,與樓內裝修風格相適應,營造出溫柔淳厚之感。
近年,我校逐步推進衛津路校區老建筑保護、改造與利用,優化資源配置,實現校園可持續發展。原學二食堂歷經40年使用,見證了學校的發展,承載了天大人的記憶。項目維修改造充分尊重原建筑特點,采用專項加固措施,新技術,新工藝, 有效保證了改造效果。
建筑學院北館將作為教學樓于本學期正式投入使用,繼續發揮服務師生的育人使命。
背后的堅守
四十年歷史碰撞時代
跨越春夏秋冬
傳奇色彩在手中連載
上一篇:這是紡織廠員工食堂?你確定?